留洋又多1人!曾凡博签约篮网!NBA东方力量再扩容

Exhibit-10合同

这份合同被美媒称为“弹性跳板”,不计入工资帽,允许篮网在常规赛前将其转为双向合同。 若曾凡博被裁后加盟篮网发展联盟球队并效力满60天,可获得最高5万美元奖金;若转正,奖金将转为全额保障工资。

参考日本球员河村勇辉上赛季通过同类合同登陆NBA的案例,规则设计为国际球员提供了阶梯式上升通道。

训练营和季前赛的表现,将决定曾凡博能否在11名锋线球员的包围中突围。

蔡崇信的布局

2024年崔永熙(后因伤被裁)、2025年曾凡博。 老板蔡崇信在2019年入主篮网时便公开表态:“如果有优秀的中国球员,我愿意尽一切努力帮他们来到NBA。 ”

其创办的蔡崇信基金会长期资助中国球员赴美训练,商业意图不言而喻。 选秀夜篮网曾试图用首轮签摘下杨瀚森,被开拓者截胡,曾凡博成为其“Plan B”。

10月篮网将赴澳门与太阳队进行两场NBA中国赛,拥有中国球员的篮网将天然成为中国球迷“主队”,签约时机耐人寻味。

留洋潮全景

中国球员的国际化路径正呈现多样性爆发:

杨瀚森,首轮第16顺位被开拓者选中,创中国球员十年最高选秀顺位,夏季联赛已首秀;

余嘉豪,放弃CBA高薪,以月薪2000欧元加盟西甲毕尔巴鄂队(首赛季租借至西乙历练);

林葳,获NBA发展联盟德克萨斯传奇队资格,或转战澳大利亚NBL联赛;

崔永熙,若伤愈后重返NBA,将与曾凡博、杨瀚森构成罕见的“中国三人组”。

篮协政策转向鼓励留洋、球员主动降薪赴欧磨练,标志着中国篮球从“唯NBA论”转向多元竞技舞台的探索。

留洋潮背后的冷思考

余嘉豪加盟西甲后,球迷对其能否适应欧洲对抗强度存疑;林葳在澳洲联赛的身体劣势被放大;杨瀚森需在NBA避免成为防守“活靶子”。

2010年代王治郅、丁彦雨航等留洋球员的折戟经历,提醒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。 CBA联赛水平、青训体系短板、球员职业素养仍是制约中国篮球的核心症结。 走出去只是起点,留得下、打得动才是终极命题。

曾凡博的荆棘路

上赛季CBA半决赛,曾凡博轰下33分创生涯新高,三个月后却可能沦为篮发展联盟球员。 队内锋线竞争中,小波特、扎伊尔·威廉姆斯等球员已站稳轮换;新秀德雷克·鲍威尔、萨拉夫等首轮秀更受管理层青睐。

NBA媒体人孔德昕直言:“他是篮网名单最后一块拼图,双向合同名额需靠血拼换取。 ”中国球员的NBA生存法则从未改变,用篮板、防守和三分球说话,而非商业价值的光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