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国围棋段位赛(定段组)比赛期间,已多次出现棋手按钟不到位而导致超时负的局面。段位赛实行读秒计时从去年开始实行,此前一直使用的是“包干制用时”。记者昨采访了本次段位赛仲裁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围棋规则专家金同实。
“包干制用时”
对围棋功不可没
“包干制用时是中国围棋比赛中特有的,在日本与韩国都没有这种用时。”金同实介绍,包干制用时起源于1988年全国晚报杯,当时国内一些业余比赛计时钟少,而且计时钟还不能语音读秒,如需读秒则需由裁判用秒表报时。首届晚报杯参赛棋手在60人左右,需30多台钟,如需裁判读秒,成本就太高了,所以当时就采用了包干制用时。
“包干制用时是规定基本时限之内必须结束比赛的计时办法,超时判负。这使得比赛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使得围棋赛比赛规模能得到扩大。一个裁判只需要终局数子就可以了,这就节约了裁判,也节约了开支。”金同实说,“在当时办围棋比赛的经费比较有限,包干制用时节省了很大的一笔裁判费用,对于中国围棋发展功不可没。”
全国围棋段位赛
去年起“读秒计时”
但金同实表示,包干制用时也有缺点,比如钟表容易出现机械故障或处于劣势的选手利用规则漏洞,逼迫棋盘局势处于优势的对手超时,出现“搅局”情况。虽然后来把“恶意搅局裁判有权中止”写进规则,但一些棋手合理利用规则,出现一些情况很难判断。
从2008年海口晚报杯上,开始使用十秒钟读秒制。当一方的规定时间用完时,电子计时钟开始读秒,每十秒必须走一步棋,直到整盘棋下完。全国围棋段位赛也从去年开始使用电子计时钟,每方有3次20秒读秒延时,超时判负。”
世界围棋大赛
能否统一规则?
目前世界围棋大赛中有三种规则,分别是中国规则、日本规则、应氏规则(韩国采用日本规则)。三种规则能否统一?金同实说,规则的差异有时被夸大了,事实上,三种围棋规则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,只是计算胜负的方法有所差别,即中国规则数子、日本规则数目、应氏规则数点。
金同实说,中日围棋规则的差异对于围棋启蒙也有很大差别,在中国,围棋教练一开始教小孩是教怎么吃子;而在日本,则是教小孩目的概念。所以,日本小孩点目都很准,而中国很多小孩到了业余3段,棋下完了,还不知胜负如何。
记者 尹晓维